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 」. 孔子說:「顏回能做到三個月心中不違反仁道;其他人,衹能十天半個月而已。. 」. 共1段落。. 第1頁,共1頁。. 喜歡我們的網站?. 請支持 我們的發展。. 網站的設計與內容 (c)版權2006-2021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顏回的心裡三個月不違背仁,這是宋儒的說法。其餘的弟子或某一日、或某一月來一次。不違與來一次不一樣,來一次是原來沒有,偶爾來一次,偶爾發生一次;不違是原來有,偶爾違背。
〈雍也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繼上章評論冉雍(仲弓)之後,本章評論孔子的最愛弟子顏回。 孔子提到顏回:「顏回這人啊,他心裡可以很長時間都以仁為念,不會做出違背仁的事情,其他的弟子能堅持行仁的時間就比較短,頂多一天或一個月而已。
「三月」,是經過了三個月的觀察,並不是只限三個月不違仁而已。 三個月代表一個季節的轉變,當天氣變化時,人的心理必然跟著改變。 假使三個月一季,一個人的內心能不受天候的影響,甚至遭遇顛沛的困境,仍然保持不違仁的境界,那終其一生必定都不會離開仁。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 2016071017:58. 孔子說:「顏回的內心,經過了我三個月的觀察,都不會離開. 仁;至於其他學生,才偶而一天到達仁的境界,或者一個月才. 到達仁的境界罷了!. 」. 顏淵三月不違仁,並非一般人所能達到,但是「不違仁」是學. 習成為君子應有的作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另朱熹注釋:三月不違仁,所說的三月,代表很久的意思。又說:仁者,心之德。心本無有不仁,但為私欲蒙蔽時,則雖有此心,而無此德,便是「違仁」。其他的人則或日一至仁;或月一至仁,造其域而不能久,而顏回則能做到久不違仁的修養。
唐瑜凌老師陪你讀《論語講要》128.其心三月不違仁 雍也篇第七章 【經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本章重點 一、孔子觀察顏回
顏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 。 志 伊尹 之所志,學 顏子 之所學,過則 聖 (超越他們 ,則成為聖人) ,及則賢 (與 他們等齊,則成為賢人) ,不及則亦不失於令 名 (即使不如他們, 則不也能成為不失聲名的君子) 。
三月不違仁 不重複犯錯 孔子對他的印象是:「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去之後,他懂自我反省,對所學的又能進一步
- [雍也]之五:其心三月不違仁
- 雍也第六
- 孔子說“仁”
- 論語講要 雍也第六
- 復聖──顏回_水鏡回天錄白話解〈賢聖篇〉 宣化上人著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註解】其心三月不違仁:仁指心、德。違,背離。心不違仁,指其心合於德。三月,指時間久。其餘:他人。而已矣:如此而止。【譯文】先生說:「回呀!其心能三月不違離於
顏回三月不違仁,已是孔門弟子德行第一,連孔子都自嘆不如。 孔子評價:回啊,他的本心持續三月 沒違離仁。其他弟子,有的一天最多一月罷了。 吾道一以貫之,仁真是知易行難啊!唉~好人 長命,英才多早逝啊!Claire Wang 王演洲 別解
顏淵是孔門的得意門生,孔子曾稱贊他“其心三月不違仁”。孔子只希望他能用“禮”來進一步約束自己就可以了!《論語·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DOC 檔案網頁檢視
不違仁,是觀察結果,接顏回之心而言,既觀三月,其心皆不違仁,若爾後再觀,當亦不違矣。 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顏子不違仁,即是心不離道,道不離心。
安貧樂道,三月居仁: 顏子是安貧樂道的,三月也不違仁。 真智若愚,美大聖神: 他有真正智慧。正因為有真正智慧,所以看起來好像個愚癡的人(註六)。 他能以充實之謂「美」。什麼充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