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檔案
李明哲教授 個人經歷 1995.9-1999.7,南京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9.9-2004.7,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05.1-2006.12,海德堡大學(德國)理論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洪堡學者;2007.1-2008.12,比勒菲爾德大學(德國)物理系
李明哲,男,1976年9月生。 1999年7月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4年7月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德國海德堡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洪堡學者;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物理系博士后; 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大學
人物經歷
個人簡歷. 李明哲,男,1976年9月生。. 1999年7月畢業于 南京大學 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4年7月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德國海德堡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洪堡學者;.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德國比勒菲爾德
學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92) 博士(廈門大學 2000) 博士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 2000-2002) 代表性文章或專著 1] Zhenyu Wang, Mingzhe Li, and Ruifang Wang, Resonance beyond frequency-matching: multidimensional resonance, New
李明哲,1992年取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得廈門大學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現為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任教課程包括數學物理方法、量子統計等。
人物名片】李明哲,1992年取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得廈門大學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現為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任教課程
專家信息: 李明哲,男,1951年生,吉林人,朝鮮族。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副理事長、吉林省鍛壓學會理事長、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中國機械工業科技專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人選,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吉林省省管
李明哲. 1.量子多體系統:研究原子間相互作用、約束勢阱、空間維數、 粒子數有限等因素分別對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性質的影響,以及這幾個因素中多個因素的聯合影響。. 2. 原子和分子:里德堡原子的性質;原子-離子的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粒子數有限等
李明哲 馬明 邢淑敏 MA HONG 李西廷 茅瓅波 許文德 YUYING GOSSER 李翔 孟廣耀 鄢嫣 ZHAO JUECHAO SK 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國科(上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求是科技基金會 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阿爾托大學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
- 李明哲教授
- 李明哲教授
- 李明哲和多點成形技術
- 李明哲_360百科
- 5月31日畢業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公告
PDF 檔案
李明哲教授 姓名/拼音 李明哲/MingzheLi(M.Li) 研究方向 宇宙學、引力理論 聯系電話 0551-63607237/63607032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個人經歷 1995.9–1999.7 南京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9.9–2004.7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PDF 檔案
李明哲教授 姓名/拼音 李明哲/Mingzhe Li(M.Li) 研究方向 宇宙學、引力理論 聯系電話 0551-63607032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 安徽 合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交叉學科理論研究中心 個人經歷 1995.9-1999.7,南京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李明哲和多點成形技術. 2010年,在第12屆中國專利頒獎大會上,由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輥鍛工藝研究所所長李明哲科研團隊負責研發的“板材無模多點成形裝置”榮獲了政府頒發的最高獎項——中國專利金獎。. 隨后,他們又獲得中國第五屆“發明創業獎
李明哲,李明哲(1966.1-2019.5.27),男,漢族,開封縣陳留鎮人,198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6月參加工作,鄭州大學行政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會計師專業技術職稱。曾任中共杞縣第十二屆委員會書記。2019年5月27日8時50分,中國共產黨黨員、杞縣縣委原書記李明哲
中國科學院大學 劉景波 研究員 變質巖石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秋立 研究員 李明哲 申請學位 博 士 指導教師 樂新安 研究員 答辯時間 2021 年 5 月 31 日 下午 14:00 答辯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