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前後,總會帶給女孩子許多壓力,例如:擔心經血側漏、有特殊氣味、不能參與某些活動等等。其中又以「經前癥候群(PMS)」最令人讓人困擾,不僅容易產生頭痛
肝鬱氣滯經行腹痛,多由於七情所傷,肝氣不舒,氣機不利,血因氣滯,阻於胞宮而引起。
不只腹痛 易怒、暴食也是經前癥候群惹的禍. 廣告. 除了上述經前癥候群的普遍狀況,不少女性也會有情緒低落、易怒、煩躁和暴食等癥狀。. 有些人一大早起床精神百倍,才過1、2個小時,心情就跌入谷底,或很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 在蘋果公司的研究數據中,多達一半的女性回報,她們在經前情緒起伏變得特別大;據過去統計,尋求經前癥候群治療的女性中
經前癥候群(PMS)的英文全名為「Premenstrual Syndrome」,指的是在女性月經前引起心靈或身體不適的癥狀。 例如會讓女生感到下腹疼痛、乳房腫脹、浮腫等身體不適癥狀;心理層面則是會有煩躁、情緒不穩、憂鬱等狀況出現,若是綜合來看,癥狀可高達200多種以上。
中醫古籍提出經前腹痛為「實」,經後腹痛為「虛」;臨床常見經痛大都是在月經第一、二天,因為經血無法順利排出,子宮收縮則下腹絞痛、刺痛、脹痛,此為實證,常使用桃仁、紅花、蒲黃等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藥治療。
【證型治則】 肝氣鬱結:經前或經行小腹墜脹而痛,經量多少不定、血色或紅或紫,亦可夾有血塊,經行不暢,脅痛乳脹,煩躁胸悶,舌質正常或紫黯,脈弦。肝鬱日久化熱,則證見口苦,目赤,眩暈,胸脅悶脤,月經色紫粘稠,便秘溲赤,舌質暗紅,脈細數或弦數。
什麼是「經前癥候群」? 圖片來源:Pixabay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表示,經前癥候群常出現於生理期要來的前一、兩週,常見的癥狀有水腫、腹痛、頭痛、焦慮、疲憊、情緒起伏大等,主要的原因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因為黃體期荷爾蒙的變化;其二,荷爾蒙產生變化後,使腦內的血清素
圖片提供/食力 「經前癥候群」簡稱PMS(Premenstrual Syndrome),不只會引起身體上的腹痛、腫脹,還會使心情像盪鞦韆——時而易怒、時而無精打采,在繁忙的生活步調中這些不適更加難以應付。除了巧克力、熱可可、紅糖薑湯,還可以準備什麼來幫助舒緩PMS的癥狀呢?
經痛是不少女性每個月都必須忍受的痛苦,但你知道「經前痛」和「經期間痛」的體質狀況不一樣嗎?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如果是月經來前就開始痛,大多是血瘀、實寒所造成的,通常在月經來前幾天就開始疼痛到月經來後幾天,疼痛感也會比較劇烈。
經期過了還是下腹痛。當心「子宮內膜異位癥」! 26歲小玲從大學開始經前1周就會腹部又悶脹痛,今年3月份經前2週就開始下腹痛嚴重,痛到腰酸,不是經期卻有經痛的感覺,一個月裡面有十天~半個月都在下腹痛,排尿及排便皆正常,小玲很擔心,於是前往婦產科就診西醫師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
- 四 中醫婦科
- 令人煩惱的「經前癥候群」|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 女孩必看!生理週期的飲食方針
- 經前頭痛
- 經前癥候群困擾六成女性!減輕不適的自我照護法
PDF 檔案
(四) 中醫婦科 痛經 1. 診斷: 痛經 ﹝氣滯血瘀型﹞ 主證: 經前或行經時小腹脹痛拒按,疼痛劇烈。經行不暢,故經血色暗或 有瘀血塊,瘀下痛減。常併有惡心嘔吐,胸脅與乳房脹痛。舌質紫 黯或有瘀點,脈弦或
舒緩5方法 心情煩躁、滿臉痘痘、全身浮腫以上這些癥狀,每位女性或多或少會在月經前出現,而令人抓狂的是,通常會在重要的時刻,所有癥狀一次報到。究竟什麼是「經前癥候群」?又有什麼方法可以加以預防或改善呢?
ღ 月見草油、琉璃苣油:月見草油富含伽瑪亞麻油酸,為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須脂肪酸,適當補充有助於減緩生理期時的皮膚乾燥、乳房腫脹等問題;琉璃苣油同樣富含伽瑪亞麻油酸,可改善女性經前的浮腫、憂鬱、腹痛等現象。
經前頭痛雖然難受,卻是 中醫在婦科領域擅長的地方。李醫師會在本篇文章說明 經前頭痛的原因、加重因子、以及治療方法,希望對深受其擾的女性朋友有所幫助。 經前頭痛的原因 首先,月經的週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月經來潮期
經前煩躁—困擾六成女性的經前癥候群 體驗過經前癥候群的女性絕非少數,調查發現若將「每月」「偶爾」等頻率合計,約有六成女性都經歷過經前癥候群。癥狀大約從高中時期出現,一直到四十多歲左右才漸緩,算起來和經前癥候群共存的日子也長達三十幾年。